壹週刊 – 天籟之音|斷甲忍痛比賽 豎琴家于丹27歲世界賽奪冠

Media Coverage

壹週刊

10月8日

天籟之音|斷甲忍痛比賽 豎琴家于丹27歲世界賽奪冠

http://s.nextmedia.com/magazine/r.php?a=2_628853_0&i=20181008

 

豎琴的聲音,有如天籟之音,可以洗滌心靈。李兆基千億新抱徐子淇及囡囡都熱愛豎琴,新任馬會主席周永健亦是豎琴知音友。

生於音樂家庭的于丹,10歲開始練習豎琴,27歲奪得美國國際豎琴大賽冠軍,擊敗世界級對手,成為首位華人贏得這項榮譽。

究竟世界冠軍是怎樣煉成的?在于丹身上,我們看到另一條方程式,除了天份、努力、苦練之外,還要再加一樣:平安。

原來,在比賽前,于丹的指甲由於不停練習而斷裂,不單痛到入心,更嚴重影響情緒,上台前以為絕望了,但電光火石之間,一道來自天籟的平安進入她的內心,令她安然度過,成就她一生最傳奇動人的事迹。

優雅恬淡的于丹,這天一襲黑色的素裝,在鏡頭前安靜的坐下後,娓娓道出她與豎琴長達三十多年的心路歷程,與及當中的驚濤駭浪。

生於瀋陽的于丹,父親是中國知名長笛演奏家于繼學,任教於瀋陽音樂學院,在熏陶之下于丹很自然也愛上音樂,最初是學鋼琴,但因為手指尾過短不夠闊拉八度,在10歲時便被老師揀選練習冷門的豎琴。「如果你鋼琴彈不到八度,基本上甚麼歌也彈不到,彈豎琴不用手指尾的。」

從西至東 從冷至熱

當時豎琴剛由西方傳入中國,是十分冷門的樂器,「中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才有第一批的豎琴學生,一開始好少人學。這樂器其實非常冷門,大都是三十多歲的鋼琴老師改為豎琴學生學習,等到慢慢經過幾代人,到現在發展得愈來愈好,學生比以前多幾十倍,幾百倍都有。」

于丹音樂天份本就是好,內心感情世界單純細膩,遇上這天簌之音,一彈便喜愛了,更視它如有生命的知己,「它(豎琴)不會説話,與我只會有好positive(正面) 的互動,我彈奏它,它就把我最想要的情感表達出來,不會對我有criticise (批評),是一種家人和朋友不可代替的關係。」

老師慧眼,經過悉心的栽培和安排下,于丹有機會到美國深造進修,擴闊音樂上的視野和眼界,吸收名家指導。她的兩位恩師,中國的樂平秋和美國的Susann Macdonald,不單是豎琴大師,更是關心學生的朋友,一方面嚴嚴的指導于丹,另方面更為她籌措生活費,加上家人一直十分支持,所以雖然學習艱苦,但是充滿美好的回憶,有次跟學校坐了九天火車到法國參加世界豎琴大會,大開眼界。

迎上三年一度的大賽

最難忘的,當然是2001年參加美國國際豎琴大賽,這項國際比賽成立於1989年,每三年舉辦一次,是豎琴界的奧運會,吸引全球精英參加,于丹是首次參賽,當時她27歲。

「當時有四輪比賽,一共我記得有14首歌,都是古典現代的豎琴曲目。每一輪的比賽都有指定歌,第三輪可以選一個50分鐘的獨奏曲目。」

「我當時要彈的一首50分鐘內的指定歌是Liszt的〈夜鶯〉,是由鋼琴改編成豎琴的曲目,熟識鋼琴的人都很熟悉;還有〈威尼斯狂歡節〉(Carnival of Venice)和法國鋼琴家Tournier寫的小奏鳴曲,都是比較大型的豎琴曲目。」

于丹為了這場比賽預備了整整一年,老師也期望她會取得好成績。

「要準備一個四輪的比賽對身體和心理方面都是大考驗,我自己真正準備了一年的時間,其中有些歌早已彈過,一路準備到最後一個月、半個月,當時是進入白熱化的程度,每日除了睡覺食飯,全部時間都是練琴。」

指甲斷開忍痛上台

意料之外的事發生,就在出賽前,她竟因練習過度拇指指甲斷開!

「好痛!如果繼續裂會對彈琴的表現有好大的影響,甚至可能表達不到我要的力度,每日惟有塗膠水和貼膠布,希望可以保護到指甲不會完全斷開。」

「不過,當我彈完第一輪比賽之後,覺得指甲裂開的情況加深。到第二輪當日,下午比賽,早上覺得很不舒服,指甲好痛的,好難靜下心來彈。這痛楚令我好擔心,如果指甲繼續斷開怎麼辦⋯⋯一路情緒都不是好穩定,到比賽的時候,前面的選手差不多要完,工作人員過來要搬我要彈的琴,說差不多到你了。我在後台等了一分鐘左右,心想我已經準備了一年,現在關鍵的時候隻手又好痛用不到力,不明白為甚麼會這樣!」

在不安之中,剎那間,一個畫面在她腦海中突然閃現。

恩典夠用安然度過

「這個時候,我好清楚有一個感動,就是《聖經》上說的,保羅身上有一根刺(編按:這刺有人估計可能是瘧疾、或癲癇症、或眼疾),他幾次求主耶穌挪開這刺,他得到的答案是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。當時我覺得這個意念好清楚的進入到腦裏。神的恩典夠我用的,之後真的有好大的平安進入來。」

「我上台後就好平安的彈完四首歌,當時我不覺得手痛,我自己都覺得好神奇,之後完了第二輪,我再返去練琴時,我隻手又開始痛。所以透過這次比賽,再一次經歷神給我很大的恩典。」

也許有人說這是腎上腺素飆升令人忘記病楚,但對於在美國歸信基督教的于丹,這是神來之音,她認為最後得到冠軍金獎真的是神蹟!「我原本以為只得第八!」冠軍獎品是一座24K包金的Lyon & Healy豎琴。

得獎之後,她沒有再參加公開比賽,把重心轉移到教學,漸漸由演奏家變成豎琴教師,婚後來港定居,致力栽培新人,知名學生包括香港十大傑出少年、十三歲時已在Nippon國際豎琴大賽中奪得高級組亞軍的石卓琳及胞妹石卓瑤;十月初她更與香港豎琴協會舉辦第四屆「香港國際豎琴比賽」,邀請來自中、港、美、俄、日等地的豎琴名家擔任評審,吸引來自全球16個國家231名選手參加,希望藉比賽讓更多人可以學習、彈奏、演奏和欣賞豎琴,提升港人對豎琴的認識及水平。十月四號晚開幕禮她更與本地資深豎琴家黃士倫、施盈琳及譚懷理合奏一曲,引來全場掌聲。

從學生到世界冠軍到教琴老師,這條豎琴之路,于丹矢志不渝,實在太愛了!

流水淙淙洗滌心靈

「我平常有甚麼事不開心,或者生活壓力覺得好大,在安靜時彈豎琴,心靈便立即得到紓緩,可以忘記不開心的事,放鬆自己。我都有學生背着細琴,去不同的醫院探望有癌病的老人家和有病的小朋友,當他們聽到琴音時,會覺得很舒服很喜歡,心靈會得到療癒。」

「我覺得彈豎琴可以洗淨心靈,特別是住在大都市,你一出街就好多噪音,好多人好逼好擁擠,空間非常狹小,當你開始彈,抱住你的豎琴,聽到如流水般的聲音,你真的可以進入到另外一種境界,不是車水馬龍這種畫面。」

撰文:黎明輝

攝影:胡智堅